秸秆收回再利用 变废为宝促增收
来源:beplay足球app下载 发布时间:2024-12-06 13:56:39碳粉成型机简介:
近年来,津市以秸秆动力化、肥料化、饲料化为抓手,采纳政府主导、方针引导、工业带动等办法,全力开展秸秆收回再利用工业,让水稻、玉米、高粱等农作物秸秆从废弃物变成农业资源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人增收。
走进津市毛里湖镇中南村水稻栽培基地,拖拉机牵引着割草机、收草机、秸秆打捆机,有序进行着秸秆搜集作业,跟着机器走过,田间残留的水稻秸秆被整理捡拾起来,收进机器尾部容器内,在揉捏捆扎后变成一卷卷严严实实的秸秆卷,这些打包好的秸秆将会被运往加工厂,加工成家畜饲料、生物肥等产品。
津市市丰农水稻栽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林说:“面积成块一天能够收1000多亩,有七八台机子。草收了后也蛮好出售,加工后给牛羊吃,出售到湖南、广东等地的大型牛场。”
以往本来无人问津的秸秆,在经过二次加工处理后,不只变成了助农增收的优质资源,还有用处理了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,降低了火灾危险。
津市毛里湖镇中南村栽培户毕大应表明,曾经是自己请人处理秸秆,用工量比较大,现在他们把95%的秸秆收走了,栽培下一季作物就很便利,也不需要那么多本钱。
为处理大众身边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,上一年6月份以来,津市经过对外招引成功导入社会资本,以秸秆收回再利用为工业项目,招引出资400多万元,建成年处置秸秆才能3万吨左右的现代化厂房,投运当年,就有用完结1万吨秸秆处理量。
常德津澧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洪学伍说:“现在咱们首要收的是一些大户的秸秆,后续可能会推广烘干厂房式的形式,老百姓自己搜集了之后交到库房来,互惠互利。”
现在,津市有秸秆综合利用主体11家,秸秆收储运中心1个、收储运网点4个;现有秸秆离田打包设备16套,秸秆运输车18台;估计本年秸秆处理才能可超越3万吨,收益500多万元。